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所,新增各類優質學位9965個;成功創建泉州市中小學溫馨校園150所;《一個都不能少:重度殘疾兒童“云端送教”模式創新》入選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又是一年開學季,南安正以蒸蒸日上的教育事業迎接新學年的到來。
今年以來,南安市委、市政府多維創新,持續推進“全省一流教育強市”建設,構建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教育供給體系,健全完善名優教師培養、薪酬待遇等工作機制,力促教育高質量發展。
擴容提質促進教育公平
南安將校園建設與質量提升作為重中之重,通過“硬件擴容+軟件提質”雙輪驅動,為教育事業筑牢堅實底座。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柳城街道育才社區的南安市文昌實驗幼兒園,精巧又不失童趣的裝飾隨處可見,老師帶著新入園的孩子們做著游戲,稚語歡聲不絕于耳。
這是南安持續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眾多成果的一個縮影。據悉,今年以來,南安新建改擴建柳南中學、僑光中學、美星小學、呈美小學等10所學校建設,累計新增各類優質學位9965個。
除了提升硬件設施外,南安還推進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建設、泉州市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創建泉州市中小學溫馨校園150所。其中,泉州市溫馨校園特色校15所,新增泉州市首批科學教育特色學校6所。
多元發展滿足不同教育需求
足球、跳繩、跑步,南山實驗小學的孩子們體育課精彩紛呈;哪吒、敖丙、申公豹在AI技術的輔助下栩栩如生,南安一中原本一堂枯燥的英語課瞬時點燃學生的興趣;躲避路障、爬坡過坎、垃圾分揀,華僑中學機器人社團正在組織團隊PK……
因材施教是南安多年來推動教育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跨越的有力實踐。
學前教育階段,南安推動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跨越,確認144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高中教育階段,南安構建“特優拔尖基地+特色高中”雙特辦學模式,市級以上各類特色高中創建率達90%以上;職業教育階段,南安有序推進“雙高計劃”建設,3所公辦中職學校爭創福建省職業教育“雙高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特殊教育是近年來南安持續關注的重點。2021年,南安首創特殊教育“云端學校”,構建“院、校、家”三級聯動育人模式,為重度殘疾兒童量身定制“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堂;2025年1月,南安作為福建省唯一縣級城市入選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百花齊放的教育成果讓南安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數字賦能推動教育資源全域共享
“今天終于見到真人了,魏老師,您上次講解的那個概念,我立馬就會了。”課堂上,霞美中心小學學生小林激動地握著一位老師的手歡呼道。
記者獲悉,這是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學與泉州晉光小學開展的“5G+專遞課堂”線下聯研活動。
為了讓城鄉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南安以教育信息化為抓手,大力推進教學資源優質共享,打造南安教育“5G+專遞課堂”。
“我們全面升級了教育城域網,互聯網出口總帶寬達到5G以上,實現千兆到校、班均出口帶寬100M以上。推動市域內9所學校與泉州優質市直學校,21所城鎮學校與25所鄉村學校結對,依托5G寬帶傳輸,遠程同步互動教學模式,打造線上雙師課堂。”南安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目前,南安已建立21個中學、11個小學和10個幼兒園“名優校+”教育發展共同體,已建成泉州市級5個、南安市級14個教共體,持續推進“5G+專遞課堂”常態化應用。
此外,南安正全力推動“校園數智發展中心”平臺建設,整合“雪亮工程”“明廚亮灶”“消防管家”等技術模塊,構建“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體系和全方位的安全防護網。
強師興教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強教必先強師。
在提升教師群體獲得感方面,南安大力踐行教育家精神,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落實《南安市強師惠師八條措施》,持續加碼惠師強教舉措,增強教育對人才的吸引力,激勵名優教師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在人才引進方面,南安通過開展高學歷教育人才專項招聘、優秀師范生專項招聘、公費師范生專項招聘和參加全省教師招聘統一考試等多渠道招聘新任教師。2024年以來,全市錄聘教職工610名,其中專項引進優秀教育人才234名。
同時,南安先后出臺《新時代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指導意見》《初中“壯腰”專項培訓實施方案》等文件,探索開展師訓與教研整合的研訓一體化教師教育新思路、新模式,并委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浙江蕭山基地、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機構,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修活動,邀請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南講座。此外,南安還推動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在職教師學歷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和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全市教師數量、素質、結構協調發展,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基礎、提質量、優配置、促公平,開學季的南安,將持續在各個方面發力,讓發展成果更多匯聚教育、惠及百姓,朝著建設全省一流教育強市的目標奮勇前行,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教育篇章。
記者手記
在南安,看見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新風景
如何緩解教育資源局部緊張,使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我看到了南安持續探索的足記。
這些年來,南安結合“一市三城”城市發展格局優化資源布局,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中,通過積極舉措,正在促成一批顯著的成效。
如今,開學季的南安校園,書聲瑯瑯。
教育的根基在于公平,南安以“擴容+提質”雙輪驅動,讓公平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新建學校、新增學位解決“入學難”,溫馨校園、特色學校創建破解“同質化”,從硬件設施的完善到辦學內涵的提升,南安并未將教育公平局限于“機會均等”的表面,而是鼓勵各校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創新教育模式,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制成長路徑,讓教育公平真正落地生根。
教育的活力在于多元,南安構建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育人格局。學前教育注重“普惠”,為孩子開啟優質啟蒙之門;高中教育強化“特色”,成為拔尖人才的孵化搖籃;職業教育聚焦“賦能”,打造技能人才的練兵高地。這種多元教育模式,既遵循因材施教規律,又滿足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為區域發展儲備了豐富多元的人才力量。
教育的未來在于創新,南安將“數字化”作為變革引擎。從“5G+專遞課堂”讓鄉村孩子共享城區優質資源,到“名優校+”教育共同體促進教研協同,再到“校園數智發展中心”構建安全防護網,南安不僅有效解決了城鄉教育資源不均的老問題,也回應了新時代教育智慧化的新要求。
教育核心是師資,南安以“強師惠師”筑牢人才根基。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南安既用“真金白銀”引進人才、培育名師,又通過“研訓一體化”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一套完整的教師成長體系,讓教師成為教育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南安教育事業交出的豐收答卷,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深刻變革。這份答卷背后,是南安以全鏈條發力思維推動教育改革的系統實踐,正逐步打造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南安樣本”。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