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為推動我市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助力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增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南安市支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二、目標任務
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提高對我市功能支撐作用,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逐年穩步提升。
三、工作進展
(一)2025年3月上旬,市發改局牽頭制定了《南安市支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
(二)2025年4月8日,向市直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并修改,同時委托福建正成功律師事務所進行合法性審查;5月7日,向市直有關部門進行二次征求意見。
(三)2025年5月14日至5月24日期間通過南安市人民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修改意見,未收到群眾反映意見或建議。
(四)2025年6月3日,報送市場監管局公平競爭審查,根據審核意見進行修改完善。
(五)2025年7月9日,南安市司法局針對《南安市支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送審稿)》出具合法性審核意見書。
(六)2025年7月17日,經第76次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
四、范圍期限
面向南安市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若干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五、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主要從支持項目(平臺)落地、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做強載體支撐、優化金融服務、加強人才保障、加強用地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一)支持項目(平臺)落地。加大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招引力度,在項目用地指標、能耗指標等核心生產要素配置方面給予保障,提升項目落地效率。支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中試熟化、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知識產權運營、品牌營銷、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從事項目前期咨詢業務的服務業企業在南安設立子公司,在項目規劃、測繪、設計、勘探、環評、水保、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方面,定期推送項目機會清單,引導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積極參與我市重點項目建設。
(二)加強市場主體培育。鼓勵制造業企業業務分拆,剝離產業鏈上的現代物流、節能環保、檢驗檢測、數字化賦能等環節業務,設立生產性服務業獨立法人企業,對分離后新設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支持入駐政府自持產業園區;開通高層次人才認定綠色通道,給予崗位人才公寓配額。
例:某家制造業企業拆離出檢驗檢測環節,在南安市成立一家獨立的法人企業且企業年營收達1000萬以上,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三)做強載體支撐。做好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認定培育、分類提升工作,對全市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進行評級定檔,支持對接市級重大產業項目資源,開放市級產業基金跟投通道,定向推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需求,提供行業專家智庫對接等服務;對集聚區內入駐的項目、平臺和企業,給予資金、人才和用地支持,積極推薦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支持。
(四)優化金融服務。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圍繞生產性服務業開發針對性融資產品,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質押、“科創貸”等貸款產品,為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集聚區建設提供精準支持。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規范融資過程中相關中介機構收費行為,切實降低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融資成本。
(五)加強人才保障。建立生產性服務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選樹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資源整合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高端人才,通過“揭榜掛帥”“揭榜招賢”等方式引進高層次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等。定期舉辦產業對接、技術研討等活動,為企業和人才(團隊)牽線搭橋,推動產學研對接。支持閩南科技學院、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安職專等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服務業中高級人才培訓班,與企業共建現代服務業人才實訓基地,鼓勵采用“訂單式”教育、“定制式”培養等方式,著力構建服務業人才培養體系。
(六)加強用地保障。加快盤活存量低效用地,鼓勵靈活供地方式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鼓勵工業企業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興辦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創業平臺等新產業、新業態建設項目。
六、注意事項
本措施如遇上級政策調整,按相關政策執行;與本市其他同類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執行。同時,本措施由市發改局負責解釋。
七、關鍵詞詮釋
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指我市轄區內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生產活動提供服務的行業。
八、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南安市發展和改革局產業科
聯系電話:0595-86392929。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