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网,亚洲全黄一级网站,97se亚洲综合,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5-01-15 11:21 閱讀人數:1

2024年12月25日在南安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長  王連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4年,我們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輝煌歷程,共享了新福建建設十周年的幸福榮光。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銳意拼搏、砥礪奮進,深入開展“三個創優年”活動,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1%。

  (一)經濟穩健顯韌性。釋放政策暖流。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推出支持企業系列政策,調整園區企業考核辦法,兌現惠企資金2.72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6%,“四上”企業突破2600家,6家民企躋身福建企業100強。擴大有效投資。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新增債券資金32.8億元,250個項目簽約落地,378個項目開工建設,74個項目竣工投產,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2億元,第三季度“五個一批”考評進入全省前十,位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第28位。激發消費活力。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撬動新能源汽車等重點消費品銷售55億元。山水九都、西溪夜游、五里大盈溪等場景漸成熱門,羽毛球、速度攀巖、飛行器設計挑戰、皮劃艇激流回旋等賽事引領潮流,豐州獲評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英都拔拔燈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成功家宴入選全國美食旅游融合發展案例和《地標美食名錄》,古村長橋老厝探訪之旅上榜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文體旅經濟增加值超200億元。拓展多維市場。建立南商產銷聯盟,展會貿易額超150億元,船舶運力回遷5萬載重噸。推進“再下南洋”計劃,建成泉州市首個外貿集聚區,布局8個公共海外倉,開展對講機中東專項行動,率先在印尼投放“買建材來中國南安”廣告,開設小語種商務師培訓班,外貿出口增長8.4%。

  (二)產業煥新強支撐。重點產業鏈貢獻度提升。成立五大產業小組,推進千億產業生態走廊、百億龍頭企業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倍增“三個計劃”,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73個,工業設備更新投資82億元,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48家,閥門產業集群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建標準廠房116萬平方米,簽約、入駐、投產企業數均居泉州市首位,成為全國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現場交流會觀摩點。新質生產力顯示度提升。低空經濟創造8個全省第一;對接智能家用機器人產業園等新質項目13個,總投資超120億元。產業生態圈能級度提升。舉辦大院大所“賽馬”活動,聘任11名院企合作領航員,建成2家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R&D投入增長18.6%,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居全省第2位,躋身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第44位。承辦全國質量強鏈現場會,獲批國家石材建陶和水暖潔具產品質檢中心、國家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區域試點。

  (三)改革賦能增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出54條便民利企舉措,實行疑難雜癥“兜底辦”,“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經驗全國推廣,“無感續證”“證照并銷”服務模式全省首創,連續3年獲評泉州市營商環境標桿縣(市),入選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破解瓶頸制約。整合行政執法力量,試行鄉鎮(街道)片區聯合執法。建立用地保障會商協調機制,獲批成片開發方案13個、4113畝。規范涉砂石資源土地平整工作,實行礦產資源“八人管一地”聯合監管機制。啟動10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13家企業辦理165畝“工改工”“工改商”、邊角地利用手續,全省首創“凈地法拍”工業用地,盤活“批而未供”和低效閑置土地6351畝。收回官橋園區開發范圍2.2萬畝。制定道路管線埋設設計審查制度、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辦法。推進國有農貿市場改制。深化對外交流。舉辦世青會、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系列活動、中華禪意文化節,全國首個“海事+海關”臺胞臺企服務站揭牌,泉金客運航線每日常態化通航。深化與日本平戶友城交流、與將樂縣山海協作。

  (四)城市提級見品質。空間形態更優。獲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試行設計監理制度,駐鎮規劃師試點經驗獲全省推廣,石井入選省級閩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碼頭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位列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第41位。承載功能更強。投入160億元實施236個“抓城建提品質”項目,片區更新改造完成征遷1135畝、建成99萬平方米;國道324改線、環城大道加快建設,武榮大橋、楊子大道、橫八線金淘段全線貫通;人才社區、萬人體育場、市委黨校新校址、南翼大廈投用,城市“五館”封頂;整治中小河流52.4公里,消除柳城上都、霞美山美等13個易積水點,推進洪瀨、霞美、官橋等區域排澇治理;修復破損道路1.2萬平方米,開通九都邊遠村莊公交線路,新能源汽貿城零碳街區開街,充電樁車樁比增加到2.1:1。人居環境更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雞籠山、蔡仔山生態修復工程完工驗收,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7240畝。提速城鄉污水處理“十百千萬”工程,新改建污水處理廠3座,鋪設管網56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至75%,200個村莊實現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完成5條城市內河、14條農村水體、15條入海溝渠黑臭整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60.4%。國道324、省道215沿線環境整治扎實推進,植樹造林1.0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46萬畝,新增口袋公園10個、綠道12公里,城市景觀綠廊串起宜居生活。

  (五)鄉村和美涌生機。良田獲“豐”景。推進農田連片整治,建設高標農田3.2萬畝,撂荒復耕447畝,糧食播種面積和高標農田面積均居泉州市首位,南安龍眼、蓬華臍橙分別上榜“福農優品”百品榜和品牌標識授權區域公用品牌,石亭綠茶、蓬華鐵觀音成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向陽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鄉村綻“興”顏。成立鄉村振興促進會,試點鎮、村、線競相出彩,改造農村公路30公里、危橋21座,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9條,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鋪設自來水入戶管道180公里、新增受益人口20萬人,整治裸房8495棟,建成省級“五個美麗”項目346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交易額超9000萬元,“鄉村著名行動”采集量居全省首位,蓬華鎮和旭山村等8個村獲評省級高級版“綠盈鄉鎮(鄉村)”,水頭鎮和山溪村等9個村入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村)創建名單。

  (六)民生厚實有溫度。兜底保障提標擴面。3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建成33個零工市場,建立工業企業欠薪防控機制,新增城鎮就業1.22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調漲12.5%,惠及25.9萬人。全省首設“周六助學課堂”,社會救助工作站(點)村級全覆蓋。新增家庭養老床位520張、公辦托位1094個。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延長購房補助期,試點建設高品質住宅項目,完成“保交樓”任務。全省首創婚姻登記市長頒證日,落成見義勇為主題公園,免除4項殯葬基本服務費。全省率先完成烈士紀念設施不動產權證辦理。公共服務普惠可及。建成投用學校16所,新增學位1.77萬個,完成55所學校教學、食宿設施改造提升,泉州醫高專南安校區喜迎新生,中高考成績穩步提升,成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市疾控中心、昌財、梅山、成功等醫院揭牌開診,醫療服務空白村全面消除,公立醫療機構實現特殊人群“先看病后付費”,成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成立體育總會,舉辦文化惠民活動415場、“村BA”等群眾體育賽事活動565場,南安女足成功“升甲”,南安健兒李發彬蟬聯奧運冠軍。社會治理精細高效。創建38個星級“黨建+”鄰里中心,實戰化運行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設立公安綜合服務大廳,涉黑惡線索動態“清零”,緝毒戰果全省前列,信訪“雙百雙提升”、海上船舶安全、電詐、道安等專項整治成效明顯。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扎實推進,省防汛抗旱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開建,“九小場所”消防安全治理成為泉州市典型,在全國水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會上介紹經驗,安全生產事故數、亡人數分別下降36%和25%,食品安全考核連續3年居泉州市首位,獲評省級平安縣(市)。高質量完成“五經普”登記工作。民宗、港澳臺僑、外事、方志、地震、氣象、檔案、國動等工作取得新提升,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殘疾人、紅十字、老齡、慈善、科協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七)施政為民守情懷。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從嚴抓好省委巡視邊巡邊改。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387件、政協委員提案421件。完成機構改革任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700多條,12345熱線辦理群眾和企業訴求12.1萬件,成功調解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103件,聯合調解模式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帶頭過“緊日子”,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審計監督、效能督查和績效考評貫通聯動,政府系統勤實廉正蔚然成風。

  各位代表,每一道難關的跨越、每一場硬仗的攻克、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都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勇拼搏的結果,都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員,向各行各業勞動者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南部隊官兵以及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南安建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對多面承壓的經濟形勢,策略應對不夠精準高效,企業信心亟待提振,民間投資接續不力,部分經濟指標未達預期;企業“科技感”不強、資本運作意識較弱,新質產業處于培育期,現代服務業小散雜,新型工業化還需努力;城市中心聚合力不強,就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不充分不平衡的痛點依然存在,城市知名度、美譽度還不高;鄉村振興的有效辦法不多;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社會治理、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化解任務艱巨;政府系統干部盯著標桿追、頂著困難干、循著規矩做的履職能力還要加強。對此,市政府一定直面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5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雖然外部環境變局頻生,“百強戰隊”競爭激烈,但奮進2000億級城市,依然是我們堅定的目標。這份信心和底氣,來自于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來自于中央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組合拳”,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將不斷出臺,為經濟注入新動能;向新向質成為經濟發展新戰略,我市作為制造型城市將成為關鍵受益方。來自于我市傳統產業厚實堅韌,新興產業快速成長,415萬平方米園區標準廠房釋放產能,“水陸空鐵”交通體系日臻完善,營商環境親清爽朗,吸附越來越多項目、人才、資本匯聚南安。來自于黨風政風清明清正、社風民風向上向善,凝聚起黨員干部“領跑”、企業家“競跑”、600多萬海內外南安人“并跑”的強大合力。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協作、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脫穎而出、迭代進階。

  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泉州市和市黨代會“四個加快打造”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勇當促進共同富裕主力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6%,工業增加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堅持戰略聚焦,競逐高質量發展頭部縣域

  南安正處于由經濟單向突進向城市功能與公共服務同步提升的關鍵時期,面對縣域同構化競爭,唯有立足比較優勢、找準戰略定位、聚焦重點發力,方能在新一輪比拼中突圍致勝。

  聚焦提升城市能級。堅持“一市三城”發展格局,大力推進“產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更具辨識度和競爭力的現代化城市。推動中心市區做大做強。中心市區是全南安人民的市區,要跳出“鎮街思維”,對標先進地區中心城區,按照“做強工業、做優服務、做精文化、做活農林旅、做美環境、做多人口”思路,實施中心市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打造新質產業、現代服務、文體旅游、民生保障、社會治理“五大高地”,提升中心市區引領和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的聚合力。提速港仔渡、市民中心、體育中心、侖蒼產城融合、霞美新能源產業城等片區建設,啟動五柱巷、龜山等片區征遷,提升成功、露江、榕橋等工業區產業質量。推動南翼新城提質發展。主動融入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廈泉金合作發展區南安區域,加快南石高速出口、環五里橋、官橋中心鎮區等片區更新改造,抓緊海峽科技生態城開發建設,落地一批優質公共服務設施的分校、分院、分館、分中心,謀劃建設保稅物流園區,布局新質生產力和特色文旅業態,打造世界石文化之都、現代化濱海科創城。推動北部新城振興崛起。編制北部新城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建立新型南北對接、協同共富機制,抓緊洪瀨商貿新城、梅山芙蓉新城、羅東銀河片區、洪梅中心鎮區等建設,支持老舊工業區改造升級,建好綠色智慧家產業園、北部電商園、預制菜產業園,統籌布局一批牽引性強的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支持各鄉鎮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聚焦加速科技創新。激烈競爭的時代背景下,創新才有出路,科技贏得未來。圍繞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和新型工業化標桿城市的目標,心無旁騖做實業,聚精會神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升級,新興產業向規模化拓展,未來技術向產業化落地。壯大科技創新企業雁陣。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開展“揭榜掛帥”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支持龍頭企業聯合“大院大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收購優質科創企業、設立異地研發機構,建好科技人才創新中心、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芯谷科創中心等載體,引育一批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小批量試生產等服務平臺,鼓勵產業基金“投新投早投小投硬”,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發明專利2個全覆蓋,R&D投入增長20%以上,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提升產業鏈群數智能級。推動重點產業鏈智能成套設備更新,推廣“小快輕準”數字化服務和產品,引進頭部數字經濟企業,培育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AI+現代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工業設備更新投資12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45%以上。優化五大產業帶規劃,推動現有14個園區投產達效,抓好線鋸、智慧消防、表面處理、精密模具、石材新應用、對講機等一批專精特新園區建設,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搶占新質產業高點。出臺鼓勵傳統產業鏈接低空經濟專項政策,創建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實體運作3個航空飛行營地,開通“空中快遞”和空中游覽航線,規劃建設低空產業園,打造低空經濟縣域第一城。建好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加快東田抽水蓄能、九牧智能家用機器人產業園建設,精準招引一批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賽道領軍項目。

  聚焦建設國際建材之都。堅定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從中國建材之鄉向國際建材之都躍升,打造“雙循環”重要戰略支點。拓展工業銷售場景。提升水頭石材市場國際化水平,建設中國水暖城國際采購配送中心、英都智能閥門、東田消防器材、梅山家具等專業市場,向集聚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展貿體驗、網紅直播、國際配送等功能業態的綜合交易市場轉型升級。運作好家居建材數字化展銷中心、住邏輯、海絲新材等平臺,打造全球建材一站式集采中心。推動外貿再闖新路。加強對歐美高價值市場貿易政策研究,推動AEO認證,大力支持中間品貿易,穩住外貿盈利大盤。深化“再下南洋”行動,開展新興市場“廣告出海”,實施對講機中東專項行動,探索發展新型易貨貿易,建好2個外貿集聚區,布設一批品牌獨立站、前置倉、海外倉,擴大出口信保規模和覆蓋面,搭建長期穩定收款結匯渠道,辦好小語種商務師培訓班,培養新時代國際化南安銷售大軍,新增進出口企業30家,外貿進出口額超220億元。塑造一流營商環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重要論述,支持民營企業合法合規經營,保護民營企業合法財產權益,依法盡力幫助解套歷史遺留問題。建設法商中心,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改革,創建“無證明城市”。服務企業“走出去”,支持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引育一批提供海外市場分析、評估、咨詢的中介機構,探索設立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平臺,推出外企及外籍人才、臺企臺青臺干優化服務措施。釋放新時代“僑”動力。傳承弘揚南安華僑精神,謀劃設立僑創基金和雙創基地,做好新僑傳幫帶,推動聚僑賦能、南商回歸。

  聚焦創造民生幸福。提質教育、醫療資源。新改擴建學校15所,新增學位1.2萬個以上,穩妥開展山村自愿合并小學工作,實現鄉村溫馨校園、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全覆蓋,市級以上各類特色高中創建率達80%以上;支持閩南科技學院和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改擴建、泉州醫高專升格本科,籌建公共實訓基地,高質量通過職業教育“雙高計劃”終期驗收;加強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實施衛生健康服務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抓緊海都、官橋、南僑、康復等醫院遷(改)建,啟動中醫院擴建,力促市醫院晉升三甲,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關愛一老、一小群體。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普惠養老和托育服務項目,試點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適兒化改造,在職業院校開設老人護理專業,新建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2個、農村幸福院2個,新增社區托育點4個、嬰幼兒托位500個,讓老人舒心長壽、孩子快樂成長。優化社區、社會服務。辦好3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推進物業服務管理提升三年行動,開展社區、園區、廠區“三區聯創”,改造老舊小區42個,新增公用充電樁560個,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創建提升一批戶外勞動者“休憩驛站”、弱勢群體“愛心驛站”,讓幸福感就地升溫。開展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研究,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家燕歸巢”行動,吸引大學生就業創業超1000人,實施高品質住宅項目10個,籌建保障性住房2216套,讓廣大新市民、青年人、返鄉能人更有歸屬感。推動醫保、社保精準擴面,穩步提升各類保障標準,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開展“扶幫行”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厚積顏值、文化吸附力。常態化創建文明城市,強化城市門戶、會客廳、迎賓廊道等關鍵節點風貌塑造,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激勵機制,打造高顏值“凈美家園”。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提速成功文化園、南安文廟二期建設,推動“五館”開館運營,辦好鳳山文化旅游節,打造“南安僑厝”保護品牌,創設國有文藝院團,開展家門口看大展、賞好戲、享非遺等活動,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海絲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開啟“來南安·會成功”城市IP傳播計劃。

  (二)堅持穩中調優,激活高質量發展上揚動能

  在穩固大盤的基礎上,持續揚長補短、提質增效,推動產業邁向更優結構、鄉村繪出更美風景、社會善治躍上更高層級。

  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做亮特色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跨界化轉型。推進“連片整治·百畝良田”示范片建設,新建改造高標農田1.6萬畝,引進專業機構開墾撂荒地,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萬畝,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深化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抓好育種創新能力提升、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智能食品加工配送一體化等項目,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壯大精深加工、直銷直供、冷鏈物流、中央廚房、直播帶貨等業態,推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福農優品”擴容增值。做大現代服務業,向高端化、集聚化、屬地化邁進。建設創新總部、工業設計小鎮、法務信息大廈、檔案信息化運用中心,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檢驗檢測、商務金融等業態,做大其他營利性服務業規模,培育百億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好石井港后方物流園區,引進港航信息、航運保險、國際結算等配套業態,探索開通對臺海運快件航線,船舶運力突破百萬載重噸。提升石材、水暖、廚衛、機械、農產品等品牌展會影響力,辦好專用通信暨應急產業博覽會。持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投用一批高端酒店,建設成功街、西溪文旅街、北山·南軸記憶等一批青年潮聚地。強化“農林商文體旅”融合發展,完善“吃住行游娛購”全鏈條服務,深度開發山水九都、五里大盈溪、蓮塘田園風光、楊梅山禪修和岑兜高甲戲等項目,加快童話鎮、研學營地建設,運作好“十大賽事”“成功套餐”,爭取240小時過境免簽客源,積極發展高品質消費經濟、銀發經濟、租賃經濟、演藝經濟、虛擬經濟,打造區域特色旅游和消費目的地。

  優化鄉村振興路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和美鄉村創建三年行動,系統推進農村公共空間、農房風貌、庭院景觀、人居環境等綜合整治,改造提升農村公路30公里、危橋5座,整治裸房5000棟以上,新改建農村供電臺區100個,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全覆蓋,打造“五個美麗”優秀案例50個以上,建好4條鄉村振興示范靚線,創建一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村、泉州市級整鎮推進“五好”鄉鎮。探索鄉村“五治”融合治理機制,推廣農村集體“三資”數字化監管,穩妥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提升農村產權流轉市場交易活躍度;推行“強村公司”模式,鼓勵社會投資和人才下鄉,培育一批優質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百萬村財”村達75個以上。

  優化社會治理效能。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融合提升“三中心一平臺”,逐步擴大街面警務站覆蓋面,推動便民服務與應急處突無縫銜接。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動市消防救援指揮中心和10個消防救援站建設,鞏固道路交通、城鎮燃氣、城中村和“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等領域攻堅成果,安全生產事故數和死亡數“雙下降”。縱深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管好“六失一偏三無”人員,加強極端案件防范,涉詐工作實現“三個大幅減少”。強化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推動形成信訪法治良序。穩妥處置和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筑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

  (三)堅持前瞻布局,儲備高質量發展未來支撐

  以高水平基礎設施“壯筋骨”,以高效能要素配置“拓空間”,以高品質生態環境“厚家底”,以高強度項目投資“添動力”,為現代化南安建設蓄勢儲能。

  筑牢基礎設施底盤。暢通交通網。加快石井港區碼頭泊位群建設,規劃興泉鐵路南安北站物流園區,提速國道324改線、環城大道等21個重點交通項目,抓緊泉廈金高速、泉梅高速、城際軌道R1線南安段前期工作,完成濱江大道改造提升。探索城市地下管廊市場化建設運營機制。強韌水網。實施8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加快城鄉污水處理“十百千萬”工程建設,新改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3座,鋪設管網18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穩定在75%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0%,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推進3個自來水廠建設,新改建供水管網300公里,農村自來水供水率提升至85%以上。抓好晉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等20個水利項目,提速省防汛抗旱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改造智慧水利系統,打造韌性安全城市。升級電網。建設2個220千伏、8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10個光儲充一體綜合能源驛站,布局一批綠色光伏、分布式儲能、發電售電等智慧能源設施項目。擴展光網。建設5G基站300個,有序推進5G-A升級,擴大千兆光網覆蓋和普及范圍,規模部署應用IPv6,實現“千兆到戶、萬兆入企”。架構天網。建好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統,落地一批無人機航線和航站樓、機巢、信號站等配套設施,推動三大運營商存量數據中心擴容升級,支持建設邊緣數據中心、中小型算力服務中心、大數據應用示范場景,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智慧支撐體系。

  筑實資源要素空間。增強土地優配力。優化城鎮開發邊界,加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18個“百千畝方”整治項目,探索混合用地出讓、空間復合利用和林耕置換新模式,盤活低效用地4500畝以上,出讓產業用地1000畝以上,讓好項目、好企業不缺地。增強資金融通力。深化政銀企對接,推出一批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需求的融資產品,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持,新增注冊基金超10億元,制造業貸款增長5%以上。支持企業改制掛牌上市,做大直接融資規模。嚴格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增強國企托底力。深化國企體制改革,健全運營機制,盤活資產資金,推動核心功能向城市開發運營、產業投資、金融服務等領域集中,力爭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元。

  筑厚生態綠色家底。夯實生態本底。堅持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高質量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嚴格落實“八人管一地”包干責任制,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啟動蔡仔山東側封閉區礦斑整治修復和轉型利用,完成礦山生態修復7000畝以上,植樹造林1.4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3.37萬畝。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實施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建好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加強五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綜合利用,創建“無廢城市”。轉化綠色價值。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開展林下經濟不動產登記,探索統一管理的用能、用水、排污、碳排等指標儲備交易機制,積極推行EOD模式、綠電綠證應用,讓好山水有好價值。深化制造、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培育一批“近零碳”工廠、園區、街區。

  筑硬優質項目支撐。開展“項目提效年”活動,建立招商辦、前期辦、重點辦、大督導辦“四辦”聯動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努力做到“拿地即開工”“竣工即試產”,滾動實施45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40億元以上,竣工190個以上。強化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場景招商,堅持重特大項目和專精特新項目一起招、制造業項目和服務業項目一起引、技改擴能和增資擴產一起促、政府性資金和民間資金一起投,簽約招商項目總投資1300億元以上。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順時代之變、贏發展之機、應群眾之盼,政府責無旁貸。市政府將躬耕不輟、力行不息,服務好人民、呵護好企業,把“人民滿意”這四個字鍛造得更加熠熠生輝。

  以忠誠見品格。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殷切囑托,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推進巡視巡察、督察、審計整改見真章,當好各級決策部署要求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以實績實效詮釋對“兩個確立”的忠誠擁護、“兩個維護”的忠實踐行。

  以實干爭光彩。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大力實施項目提效、營商提效、民生提效“三個提效年”,把握好投入與產出、質量與效益、發展與安全,推動“五個南安”改革場景落地轉化為美好實景,不斷提升發展含金量、群眾獲得感、區域貢獻值。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

  以法治立規矩。完善政府決策規則,健全綜合行政執法協同機制,強化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壓降行政訴訟案件數和敗訴率,爭創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議案建議和提案。深化政務公開,建設誠信政府。

  以勤廉正風氣。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靶向糾治“四風”頑疾。編制鄉鎮(街道)履責事項清單,堅持向基層放權賦能、松綁減負。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兜牢“三保”底線,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保障財政健實運轉。建立紀檢監察、巡察、審計、財會和統計等監督貫通協同機制,加強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監管,堅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政府系統清風正氣更加充盈。

  各位代表!昨日之努力,今日之奮斗,都是為了贏得“成功之城”美好未來。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登高望遠的格局、堅韌不拔的毅力、克難攻堅的決心,惟實勵新、奮勇爭先,在中國式現代化南安實踐的新征程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遂平县| 库伦旗| 常山县| 肥城市| 新田县| 贡觉县| 双牌县| 海淀区| 台南市| 大城县| 隆林| 花莲市| 中方县| 景德镇市| 浦城县| 东辽县| 宣武区| 昂仁县| 封开县| 呼伦贝尔市| 新建县| 德阳市| 彰化市| 扎赉特旗| 耿马| 中卫市| 太保市| 武平县| 闽清县| 林州市| 翁源县| 同德县| 榆中县| 河源市| 临沧市| 红桥区| 项城市| 临海市| 仲巴县| 普洱|